海外媒体、学者和企业批评“脱钩论”,认为中国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非威胁

2022-03-29 18:1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人反复鼓噪与中国“脱钩”“断链”言论。从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到接连出台所谓“竞争法案”,再到拉拢盟友伙伴企图将中国排除出亚太供应链……美国的所作所为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开放繁荣的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国际社会心里有一杆秤。

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是一种自损行为

美媒The Daily Reflector网站3月17日刊登题为“脚穿中国制造的鞋子,口说不用外国制造,很难”的报道,以普通美国民众的视角,讲述“中国制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购买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该报道说。

这是中美贸易紧密依存的一个缩影。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755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8.7%,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指出,2021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出口都增长明显,这对双方都是好事,希望这种贸易增长能够持续。谈及美国政府及国会考虑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加强审查的提议,克雷格·艾伦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政策将导致经济活动遭破坏、生产力下降,美国商界也不支持。我们应该用务实原则来管控分歧,而不是把自己国内的问题怪罪到他国头上。

越来越多西方有识之士看到,与中国“脱钩”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英国《金融时报》3月20日报道了美国蒙大拿州小镇格拉斯哥使用中国通信设备的故事。该报道称,该镇买不起西方制造的通信设备,网络覆盖一直不充分,直到2010年华为伸出援手。美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数字化需求一直被忽视,中国设备价廉高效,赢得了这项业务。然而,如今美国政府专注于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发展,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的设备被禁用,当地电信运营商面临替换现有设备所带来的高昂成本。

美国《财富》杂志曾刊文说,政治因素持续影响着美国政府对供应链管理的思考。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实则是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自损行为,这种行为对美国公司自身的研发、创新等环节,都有重大损害。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3月20日刊文称,如果不再与中国结为伙伴,我们将付出代价。报道援引企业界人士的话说,任何来自中国的长期供应中断,都将给英国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我们相互依赖的程度使然。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3月14日的文章指出,美国加大遏制中国崛起力度,除了加征关税和设置非关税壁垒外,还限制中国投资,禁止美国资本进入中国战略产业,并迫使中企从美国退市等,这些政策只会给美国带来不断增加的战略成本,对中国经济的持久影响却非常有限。认为美国政策将使中国退出现有全球经济体系的预测,其实是低估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

没有企业会根据美国的喜好来做选择

“只要看一下过去几年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流向,就能发现(与中国)‘脱钩’的论调经不起推敲。”英国罗雷沙咨询公司合伙人尼古拉斯·斯皮罗如是说。

3月8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2022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58%的美国在华企业2021年营收实现增长,中国仍然是60%的企业近期全球投资计划的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6%的美企计划今年增加在华投资,83%的美企没有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出中国的打算。上海美国商会负责人近日表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最完备的供应链,深耕中国市场是任何一家跨国公司从商业角度都会做出的决策,中美“脱钩”是商界最不愿看到的。

希腊航运新闻网3月22日刊文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全球环境日益复杂,但外国企业仍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他们从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看到了机遇。一份由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显示,近60%的在华德企表示去年的业务运营有所改善,71%的公司计划在中国进一步投资。该文指出,中国对外企的吸引力来自稳定的经济复苏和良好的商业环境。2021年,中国经济以8.1%的GDP增长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中国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预计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英国学者、政治和国际关系分析人士汤姆·福迪在“今日俄罗斯”网站刊文称,西方鼓吹对华“脱钩”完全是判断错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最具弹性、最稳定、最可靠。“没有企业会根据美国的喜好,来选择在什么地方建设自己的制造中心”。

事实的确如此。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从来都是跟随市场,跟随机遇。

有着百年历史的德国企业贺利氏负责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改善营商环境,健全法律法规,落实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我们将在中国多地同步开展总金额达2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与中国客户深化合作、携手并进,一起向未来。”在美国品牌多特瑞中国区总裁麦欧文看来,一个安全、可信、有力的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表现亮眼,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激发了海外企业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期待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巨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表示,准备下调2022年全球增长预测,并认为越来越多国家面临衰退风险。同时,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艾伦·巴奈特表示,中国具有支持经济的政策空间,不仅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增长和促进消费,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增加经济活力。

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要合作共赢,不要封闭“脱钩”。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指出,中国强调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这扇机遇大门“决不会也决不能关上”。中国将利用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契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继续把中国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

“中国为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动力。”厄瓜多尔拉美新闻社网站3月22日刊文称,中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投资者。“一带一路”倡议为地区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重要平台。随着RCEP协定生效实施,今后亚太地区贸易还有更大增长空间,该地区面对全球经济外部冲击的适应力也将提高。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修昔底德陷阱”不存在于中国的思维方式当中,中国也不寻求建立一方凌驾于另一方的“秩序”。一旦美国国内意识到,美国的未来取决于同世界上其他地区维持联系和互信,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存在的困局就能得到解决。无论是要解决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还是要与亚洲这一世界未来的中心打交道,英国、欧洲和美国未来都必须与中国携手合作。

今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克雷格·艾伦指出,50年前的那次“破冰之旅”给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信守承诺。中美尊重并执行当时作出的承诺,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安全。

比利时中欧数字协会联合创始人克劳迪娅·韦尔诺蒂表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各国加强创新合作、探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世界期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记者李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