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汉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为全球经济增长赋能

2021-07-15 22:02:00

来源:中国网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的背景下,深化多双边合作,必须找到新支点、新动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是中国政府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有必要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和沿海港口的联通功能,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依托,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程,加快与“一带一路”融合进程,实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弥补全球经济治理和发展赤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依靠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合作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彰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和担当,而且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一带一路”始于经济合作,但不止于经济,正在日益成为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是一个动态、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能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关键在于其开放性和摒弃原来的零和博弈逻辑,构建一种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8年来,140个国家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

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地缘经济合作,而非地缘政治博弈;“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不是“债务陷阱”。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和贸易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南南合作”,缩小“南北差距”。

通过贸易和投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赋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实现繁荣富强是所有这些国家的共同愿望和基本追求。实现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更是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利益交汇点。

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要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国内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中国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共同投资和建设,来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以加强沿线各国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最终推动世界经济向更均衡方向发展。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累计达9.2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1360亿美元。

在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在推进“一带一路”共建中大有可为。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覆盖11省市,经济总量占中国的半壁江山。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投资和贸易,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总而言之,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活动的中心,经济活力的重心所在,其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区位、雄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与巨大市场空间,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中可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一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共建工作。中欧班列是目前连接中国与欧亚大陆国家的重要通道。借助中欧班列和沿海港口航运,长江经济带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目前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市主要城市均已开通中欧班列。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按照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设立的改革开放试验区。目前覆盖全国21个省市的主要城市。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有9个省市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据统计,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29.1%。未来长江经济带将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实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