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为顺应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与国际战略新格局的客观要求,中国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进程。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中国自贸区“朋友圈”的不断扩容,将对中国外贸格局和外贸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企业积极用好成员国降税、区域原产地累计规则,推动优势产品出口。自贸协定实施后,双方进口商品关税直降为零的比例不断增加。如2012年以来中国新签自贸协定中,零关税商品比例达到90%以上,货物贸易关税自由化水平极大提高;进口商品整体通关效率从2017年的4天降为2022年不到1天半,出口商品整体通关效率由2017年12个小时降为现在1.2个小时。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一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及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6.7%、8.4%、6.9%。长远而言,降低商品关税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平衡国际贸易的同时,有助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在服务贸易领域,自贸协定的签署推动中国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服务业是制度型开放重点和优先领域。近年来,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金融、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猛。在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所评价的22个服务行业中,中国有17个行业开放水平比2015年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占比达到77%,高于同期全球48个样本国家55%的改善程度。服务业双向开放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目前来看,中国服务业开放已经从过去以出口、吸引外资为主转变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进出口贸易和双向投资持续扩大。体现在自贸协定中,RCEP各成员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包括互联网赋能的跨境电商、网上交易会、在线办公、互联网金融等服务贸易方面也作出了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
在贸易投资领域,中国在自贸协定中对投资开放、投资准入、投资便利化、投资保护方面都作出了很多规定,既有利于促进双方货物、服务、人员、资本的自由流动,也将提高双边投资的稳定性、可预见性和透明度,创造更为公平、自由和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去年全球外资下降40%的环境下,中国作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引资逆势增长4.5%。今年1-4月使用外资达4786.1亿元,同比增长20.5%。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背景下,高度自由开放的市场可以有力支撑和稳定中国外贸发展。
近年来,中国充分发挥自贸协定联动“双循环”重要作用,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更高水平开放体现在制度层面,表现为营商环境、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许可等方面更加主动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例如,加入CPTPP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国内相关规章制度对标国际先进标准。
今年正式生效的RCEP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经济与技术合作等方面贸易投资议题,对贸易促进和稳定发展作用将更为显著,并有助于中国从全球贸易价值链低端向区域贸易价值链高端转变。中国积极推进加入CPTPP和DEPA,逐渐改善在自贸区建设上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等新兴领域高标准规则制定,以更高水平开放姿态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吕志青,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