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5月12日,“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在陕西西安举行,会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中亚五国外长共同会见记者。此次会晤日程紧凑、成果丰硕,达成了八点共识和十项成果,出炉了四份重要文件,举行了五场双边会晤,对中国和中亚五国共建命运共同体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亮点纷呈
此次会晤采用双多边交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王毅国务委员就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重要建议:一是坚持团结抗疫,共筑卫生健康共同体;二是坚持开拓创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先行区;三是坚持开放合作,共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大通道;四是坚持和衷共济,共铸地区形势稳定锚;五是坚持交流互鉴,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方倡议获得中亚五国高度认同,达成了重要共识,并形成丰富成果文件,分别聚焦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深化地方合作、阿富汗问题和“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建设等重要领域。
在深化抗疫合作方面,中亚五国愿同中方继续携手紧密合作,力挺中方主张。各方将在疫情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开发方面开展联合科研,反对政治化、污名化、歧视、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反对“疫苗民族主义”和制造“免疫鸿沟”,各方高度评价中方就病毒溯源体现的开放、透明、负责任态度。
在充实地方合作方面,各方希望打造合作新增长点,为经贸人文合作保驾护航。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地区间的过境运输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加强“软”“硬”两方面建设,打通简化货物跨境流通的“绿色通道”是各方共同诉求,对中亚各国发展与稳定影响深远。
在应对阿富汗问题方面,中国和中亚国家达成共识,认为“阿富汗领土不应被破坏势力用于威胁或攻击其他国家”。阿富汗在广义上属于大中亚范畴,此次会晤的六国中有四国接壤阿富汗。美国5月1日启动撤军后,阿安全形势恶化,大中亚地区乃至欧亚地区形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称,美国有意将撤出的武装力量部署在与阿接壤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表明美国已经将中亚五国上升为撬动欧亚板块的着力点之一。与会各方亮明基本立场,共同呼吁外国驻阿富汗军队应负责任地、有序地撤离,以防恐怖主义死灰复燃,避免造成外溢效应。
在外长会晤机制建设方面,各方同意做大做强新型区域合作,决定共同建立“中国+中亚五国”地方合作机制,确保双方合作行稳致远。中国和中亚五国有了自己的合作机制,集体伙伴关系提质升级。未来将加强战略对接和多领域合作,与上合组织、亚信会议等其他机制互为补充。
落实“中国+中亚五国”多边合作模式影响深远
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双多边合作历来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典范。此次会晤是疫情发生以来中方首次主办多边外长会议,充分彰显出中国和中亚国家的“铁杆”关系。中国和中亚国家深度合作仍有广阔发展前景,中国与中亚五国外长集体会晤机制是对中亚外交的重大创新,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第一,开辟了与中亚五国集体合作的全新路径。此次会晤继去年7月视频会晤后首次以实体方式举行。“中国+中亚五国”多边合作模式首次在真正意义上落实落地,未来将常态化举办。在百年变局的背景下,该模式必将对未来中亚地区大国博弈起到深远影响。
美国与中亚的“C5+1”机制自奥巴马时期延续到了拜登政府时期,意在极限挤压俄罗斯、中国在中亚的合作空间,图谋在中国西北方向形成“弧形包围圈”。如今“中国+中亚五国”模式启动,中国在中亚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第二,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作用。今年恰逢中亚国家独立30周年、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中国和中亚双方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此次会晤是中国和中亚交往史上为数不多的重要历史节点之一。
回望来时路,脱胎于前苏联的中亚五国经历了不平凡的转型之路。中国和中亚五国友好关系经受住了检验,中哈更是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王毅国务委员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中国与中亚建交30年为契机,着眼未来30年。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守正出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和中亚合作的独特的新型道路。
第三,成为了中土两国关系更加热络的加速器。此次会晤的一大亮点是土库曼斯坦的梅列多夫和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两位副总理组成“双核代表团”来华访问,中土关系的成色更足。
5月6日,习近平主席就与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通电话,强调中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土关系,愿同土方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加强和拓展天然气等各领域合作;9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抵土政治磋商;10日,王毅国务委员首先同土方客人举行双边会晤,坚定表示“两国合作只能前进不能倒退”;11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视频会晤两位副总理,提议制定全面合作五年规划。短短几天内的密集外交活动为中土巩固互信、加强协调、拓展合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