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1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科威特埃米尔纳瓦夫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方愿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弘扬传统友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中国一带一路网特约作者孙超曾就中国和科威特如何开展“一带一路”合作,采访过科威特驻华大使赛米赫·伊萨·焦哈尔·哈亚特。大使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同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高度契合,是促进两国合作共赢的纽带。科威特希望与中国通力合作,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促成建立科威特驻沪总领事馆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
赛米赫:我曾于1981年到访过中国,与那时相比,中国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中国,政府部门和私营领域都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对外开放,在科威特进行投资。
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中国人民非常友好,他们欢迎外国友人,心态开放,希望了解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能分享一下多年从事外交活动的感受吗?作为驻华大使,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赛米赫: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我有机会了解到各国文化的独到之处,每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的不同之处。我与各国当地的人们一起工作、外出、用餐,我离任之后他们也永远是我的朋友。
中国朋友身上有和科威特人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慷慨。从中国朋友的脸上和眼中,我可以看到他们在认真聆听,他们希望彼此成为朋友,希望提升中国和科威特两国及两国人民的友谊。
我于2016年12月19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国书。不久后,我促成和大力支持在上海建立科威特驻沪总领事馆。我读了中国很多美丽城市的介绍,之所以选择上海,第一是因为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具备优越的条件,可以更好地促进进一步开放,扩大双边投资。
第二是希望通过上海打开中国私营领域的大门。上海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独具特色,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第三,上海港总是能让我想起科威特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科威特是海湾国家经济和金融的中心。其实讲到科威特的起源,“科威特”的意思就是大港口。看到上海港,看到数不尽的集装箱,就让我想到了科威特港。
我希望扩大中国与科威特在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引中国企业到科威特投资,这是我在中国的主要职责。
中国一带一路网:自1971年建交以来,中国同科威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您如何看待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于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双边关系您有什么计划?
赛米赫:到中国的第一天,我就召集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科威特在华投资的企业以及所有在中国工作的科威特人民,并向他们传达了我的想法,即我们两国的关系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科威特人民始终铭记在1990年科威特遭到入侵时,中国是科威特的坚定伙伴。1991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部署的解放科威特的军事联盟,中国曾为科威特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科威特的领导人、政府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中国曾是我们国家在通向解放道路上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我有责任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尤其是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新能源、安全、通讯以及文化和医疗等领域,这些都在我的议事日程上。我在中国所做出的每一个方针政策,都是同科威特的高层领导人认真交流后得出的。在我来中国以前,我用了三周时间同科威特领导层、内阁成员、对外投资以及企业的领军人物进行了交流,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我的工作就是将科威特的实际情况同中国的实际情况匹配起来,在更多的领域中建立起两国更为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科威特愿与中国一起,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与“2035国家愿景”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您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
赛米赫:科威特是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第一批国家之一。我们百分之百地支持这项倡议。我们希望与中国一起见证“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变成现实。
科威特是“一带一路”的连接桥梁和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们的计划是在科威特建立新的基础设施、桥梁、医院、大学和街道,吸引更多的投资。我们计划斥巨资建设新的建筑和城市--“智慧城市”。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丝绸城”,这些“丝绸城”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房屋、水源和太阳能等。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加入到建设“丝绸城”的项目中来。
中国一带一路网:“丝绸城”是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的核心。如何将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和“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呢?
赛米赫:这两个计划联系得非常紧密。我们在积极践行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而科威特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科威特北部建立最大的港口,这是我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
在科威特开采石油以前,我们从事贸易和商务往来。比如我,来自一个商人之家。我的先辈们乘木船到海上采集珍珠,运输到印度和中国附近进行交易,然后他们将交易的商品带回科威特。因此,在发现石油以前,我们已经有了货物运输通道,并与邻国和友邦进行商品贸易。在发现石油以后,科威特开始改变传统的商业途径,从传统的货物到石油、天然气和投资。从此,丝绸之路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延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商业的一部分,是联接科威特和中国的纽带,有利于国家在物质、文化、历史和文明上的发展。这是双赢。这也是我们希望与中国通力合作的原因。
我一直积极倡导科威特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两国间的友谊就如同一把大伞,为两国的共同发展保驾护航。在科威特,有许多机构都参与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包括对外交流与投资机构、石油以及其他能源机构、主权基金、企业和私营部门等。
多元化战略保证科威特经济增长
中国一带一路网:当人们谈起科威特,关注的焦点往往是能源、自然资源等。您希望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多了解科威特的哪些方面?
赛米赫:科威特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科威特人民是很平和友善的。石油资源是安拉赐予我们的财富。不仅仅科威特享有这些石油,我们的邻国以及国际朋友都可以使用它们。我们愿意将这些资源的收益同其他国家共享。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发展都需要有能源、资源的支持,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将更好、更便利的资源提供给需要它们的国家,这是其一。
第二,我们每天都会从科威特对外石油收益中拿出30%,用于发展国家“为了下一代”计划。对我们来说,同其他国家分享,保证这些资源能够为大家持续不断地带来收益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同其他国家相比,科威特的投资显得更加多样化。我们给予的越多,石油资源的开放程度越高,我们的发展前景也就越广阔。
从地图上看,科威特的领土有限,但是科威特的经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投资遍布全球。这也正是得益于有像中国这样的伙伴。我们开发的资源,同样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第三,科威特实现了全民覆盖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科威特人不需要为看病和保险花一分钱。同时,科威特政府也十分重视教育,从幼儿园到博士,不论是否在科威特国内接受教育,所需的费用都由政府买单。在住房方面,凡是已婚并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科威特人,政府会为其提供一套住房,住满十年之后就可以拥有这套住房。我的叔叔曾是科威特宪法的起草人之一。对我来说,科威特宪法让更多的科威特人享有自由,保障了男女平等以及少数团体的合法权利。
来到中国以后,我看到的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国政府,这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也让我反省了自己之前在工作中的不足。我来到中国,就是要帮助科威特加深同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从各个领域学习中国发展的经验,互相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一带一路网:在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的情况下,科威特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赛米赫:一言以蔽之,科威特的秘诀就是多元化。科威特的经济非常多元化,我们在全世界106个国家进行投资。换句话说,我们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然,我们也会把“篮子”和很多国家共享。
其次,石油收入是我们投资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与其他成员国紧密合作,承担着重要责任。很多国家受到了低油价的影响,所以科威特减少了自己的石油配额。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牺牲了一些自身利益,但其他成员国能够保留他们的工作,保持供给,保证石油业务继续进行,保证我国和他国的经济不受影响。
作为石油产出国,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科威特的石油不仅是科威特人的石油,这是一种能源、一种资源。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最喜欢的科威特名言是什么?
赛米赫:我想分享的这句阿拉伯语谚语,大意是如果事物一成不变,继任者就不会拥有现在的一切。好的事情并不是永恒的,如果是固定不变的,后来的人就不能继承。这也可以理解为生命的延续。
因为这个道理,生命才有了意义。你要尽可能多地为你的人民、国家而工作,然后传承给后来的人。这就好比奥运会火炬手之间传递火炬。你必须相信安拉赋予你的东西是有期限的,你必须用有限的东西造福于你的人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
科威特希望与中国在所有领域加强联系,加深友谊。国家间的友谊不仅仅指投资或者贸易,还有人文交流。尊重友谊,对朋友忠诚是科威特文化的主要部分。即使是口头承诺,也代表着一种协议,信任就是我们的诺言。
(作者系《各国大使眼中的“一带一路”》著者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