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洋: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挑战和机遇

2021-01-29 18:15:00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7年来,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已日趋完善,中国同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安排、人民币清算安排、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截至2020年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范围已覆盖98个国家和地区,吸引1046家金融机构参与。

然而,目前“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问题和挑战较多,中方大量投资仍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国际化使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外的人民币存量不足,并且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外较薄弱,这也造成了推广难的问题。

新机遇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停摆,“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受到了严重冲击,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遭受重创,部分“一带一路”项目陷入停滞。然而新问题、新挑战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疫情推动移动支付在全球的迅速应用,移动支付系统由于减少了现金和人际接触,在阻断病毒扩散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是较早建立移动支付系统的国家,疫情给中国相关经验的推广带来很多机会。

面对疫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共同应对疫情影响。例如,2020年3月,“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 (BRBR) 发布《支持中国等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2020年6月,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免除了有关国家2020年底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2020年7月,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

疫情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不论是地区问题还是全球问题,都需要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来应对。近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的签署不仅让人们对国际合作重拾信心,也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向区域合作转向。RCEP中金融服务附件不仅将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市场,也能给中国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海外发展机会。

新动能

疫情也给“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带来新的推动力。就当前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状况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着重推进。

首先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搭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促进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当前存在大量资金、项目互寻的情况,中国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协助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海内外资金和项目的对接。

第二,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到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去,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合作到第三国开展项目的投融资。

第三,建立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平台,评估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并且面向海内外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服务。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了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提到了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进战略、规划、机制的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的联通。其中,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的重要主题,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科技教育是重要的合作领域。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原来以大宗基建项目投资为主,未来将更多地向绿色、可持续,以及惠及民生的项目转移。展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未来,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会在后疫情时代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为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