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财经网
梁治文:我们认为随着控制措施的放松以及支持政策的出台,新兴市场将在今年下半年迎来经济反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新兴市场的复苏过程可能将持续到2021年。
新冠疫情之下,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承压,中国金融开放政策却不断加码。随着期货、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放宽等多项开放新举措接连落地,外资机构在华布局更为活跃。
摩根大通自1921年开始在中国运营以来,就一直跟随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今年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今年6月,摩根大通期货正式获准将外方股东持股比例由49%增至100%,成为中国境内首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
近日,摩根大通中国区CEO梁治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以下开放领域对摩根大通及其客户影响最大:放宽中国股市准入,比如深港通与沪港通的开通和扩容;放宽中国债市准入,比如债券通的开通和扩容。“我们期待政府和监管能够考虑进一步放宽准入机制,以及进一步简化相关程序。”
新兴市场下半年有望反弹
记者:今年突发疫情,又遭遇国际局势动荡,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今年、明年的表现乃至长期前景?
梁治文:在疫情发生之后,中国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逐步开始实现经济活动的正常化。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自三月以来的V型复苏是振奋人心的,并且将在整体上经历一个“先入先出”的过程。
摩根大通的经济研究团队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全年GDP增速为2.5%。 进入下半年后,目前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将继续支持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改善,投资增长稳健,消费者的支出和服务行业的恢复将会支持经济更广泛的复苏。
整体来看,摩根大通预计中国GDP在第三季度将开始回到正常轨道,今年第四季度GDP或将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长期来看,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降低,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会缓慢下行。尽管经济增速放缓,鉴于中国的经济体量非常大,每年的增量依然会十分可观。
记者:此次新冠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印度等疫情大多日益严峻,阿根廷等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剧烈,债务也普遍沉重。那么新兴市场会不会爆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梁治文:我们认为随着控制措施的放松以及支持政策的出台,新兴市场将在今年下半年迎来经济反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新兴市场的复苏过程可能将持续到2021年。相较于今年第二季度,除了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将在第三季度取得环比22.7%的增长,但这一反弹远远不足以使经济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和新兴亚洲国家会表现得更好,而拉丁美洲的经济将遭受疫情更严重的影响。
此次新兴市场的衰退从很多方面来看都与此前不同。首先,此次衰退的原因单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规模前所未有,且导致了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遭受冲击,除中国外,新兴市场其他国家的复苏过程都将延长一段时间。第二,在疫情期间,基本上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些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这给全球旅游业、酒店业以及相关服务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过去的衰退中,消费和服务业通常比制造业恢复速度快,但此次疫情中,服务业遭受打击更大,可能需要比预期的更长的时间来恢复。
因此,目前的情况并非是资产负债表受损导致的金融危机,从而引发的经济冲击。反之,目前的情况是如果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无法修复,经济冲击将可能演变为金融危机,并推迟复苏进程。
目前,新兴市场的多个央行已经采取了恰当的政策回应,包括降息、注入大量流动性、实行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等。这些措施可能被视为极端的金融政策,但是只要约束其规模和时间,将其视为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冲击的非常措施,新兴市场国家仍然可以维护它们的政策可信度。过去几个月市场的平静也显示出投资者越来越可以接受这样的“新现实”。尽管如此,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仍然应该对回到危机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框架作出承诺,以维持目前的平静状态。
得益于中国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因疫情导致的进口减少,新兴市场的经常项目正在取得再平衡,这对于新兴市场的基本面是个好消息。国际收支情况的改善也将为新兴市场的外汇带来一定程度的支撑。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4月起,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意味着外资可100%控股券商和基金公司。这将给中国券商、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带来怎样的改变?摩根大通又有哪些控股、布局或投资计划呢?
梁治文:与过去相较,中外合资机构常因为和母公司的竞业条款限制,而在国内发展受限,只能提供小范围服务。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外资机构更深层次的参与,将对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大有助益。外资可以在建立更加健全和国际化的机制体制上献言献策,更多成熟投资者的参与也会帮助市场更加规范化、透明化,从而让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摩根大通可以向全球投资者介绍在中国的理想投资标的,如优质的公司和项目;第二,从全球引进创新的产品以符合本地投资人的需求。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的投资和运作会相对更具弹性,我们也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服务。
记者:在这一轮金融开放中,摩根大通对政策还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梁治文:近年来,中国出台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作为这些重要举措的见证者和支持者,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并相信这将给摩根大通和我们的客户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外资占中国A股市场的比重只有2%,占中国债券市场的比重只有2.9%,外资银行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的比重为1.6%。这些数字都意味着,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具体来说,我认为未来以下开放领域对摩根大通和我们的客户影响最大:放宽中国股市准入,比如深港通与沪港通的开通和扩容;放宽中国债市准入,比如债券通的开通和扩容。我们期待政府和监管能够考虑进一步放宽准入机制,以及进一步简化相关程序。
对于摩根大通和我们的众多客户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机遇之一,也是摩根大通全球及亚太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根大通与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在华运营已近一个世纪。目前,摩根大通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全面的业务与产品组合,我们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全球化业务规模以及国际化网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客户。
记者:明年摩根大通将迎来中国运营的100周年,摩根大通在中国有怎样的愿景?你曾提到过,摩根大通的目标是“完整”(complete)而非“齐全”(comprehensive),如何理解?不同的业务线如何协同发展?
梁治文:我们的雄心是当公司在明年庆祝扎根中国100周年的时候,能够实现我们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销售和研究、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
这些金融牌照以及我们不断搭建的业务平台,使各个业务条线间得以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希望可以满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