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打造“一带一路”更深融入全球经济

2016-06-07 08:12:00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机遇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超过30个国家已与中国签订了相关谅解备忘录和具体协议,并主动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然而,沿线许多国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通过“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带来的便利。但实际上,“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在于将给沿线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发展战略机遇。



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潜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通常涵盖沿线的65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尽管相关国家占全球人口总量的六成多,但其经济总量却仅占全球经济的28.4%,与人口占比有着较大落差。

同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均GDP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6.4%。减去新加坡、卡塔尔、阿联酋等16个高收入国家之后,沿线49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更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2.3%,介于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偏下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标准之间。

5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以外贸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等指标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程度也逐年攀升,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但是,若在统计过程中除去中国的贡献,其余“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贸依存度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市场并未充分实现开放,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潜力。

根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ewDevelopmentBank)的研究,在49个“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里,27个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尚不足2000美元,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8.3%。若与“一带一路”国家整体进行比较,这27个国家的人均GDP也仅为总体水平的39.4%

这些中低收入国家有着近25亿的庞大人口规模,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扶贫减贫任务。它们均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其经济建设面临种种困难和制约因素。由于人口、土地、资源等要素并未有效整合利用,这些国家的发展潜力没有机会充分发挥。若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和相关基础设施得以更迅速的发展,未来这些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可观。

另外,长期开发资金短缺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投资基础设施、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制约因素。集中体现在储蓄率过低;国内融资成本高,从而抑制长期投资机会;在国际市场发行债券的成本过高等。同时,多边金融开发机构、双边援助机构和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比例下降,援助附加的政治性趋强。



“一带一路”的全球经济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直接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机会和可能,但其对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长期战略意义远不局限于此。

一是促进全球治理变革。“一带一路”是首次由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倡导的经济发展和一体化战略,这将从愿景目标、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上,对二战后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形成有效革新。“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展现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思路,其成功实施将会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深刻变革。

二是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一带一路”通过促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力促使这些国家更充分地发挥人口、土地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帮助他们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除了互联互通的传统解读外,“一带一路”战略还有望推动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合理整合和经济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绩效。

三是创造全球市场需求。“一带一路”的实施将为沿线国家提供大规模以互联互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产生巨大的外溢效应,对接全球市场的商品、设备和技术供给。这些国家随之而来的强劲经济增长,将为全球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的实施和风险控制

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10%15%的基础设施投资进入发展中国家,民间资本迟迟不能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以外的基建市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创造全新的、风险可控且可操作的投资需求。

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新成立的开发机构应聚焦于开拓新的思路和创新方法,而不与传统多边金融开发机构竞争有限的政府提供担保的低风险项目,从而陷入“零和博弈”。同时,这些新成立的机构应致力于如何将风险偏高、不确定因素较大,但潜在经济社会效益较高的项目转变为可操作的项目,并吸引民间资本共同参与。这很大程度地依赖于这些新开发机构在运营模式、合作机制、技术应用和资金使用上的创新,以及在风险控制上走出一条新路。

对于由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倡导成立的新多边开发机构,如何根据有关发展中国家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既灵活运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模式,又避免机械套用中国发展经验同等重要。

对于相关社会环境影响、采购等基础设施项目准备中的关键环节,既不应放松标准、牺牲声誉,又要实事求是,不强求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同时,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和法律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应下大力气对“一带一路”相关发展中国家的特定情况进行系统性研究论证,并对风险理性、全面地进行评判。

就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而言,将坚持如下发展理念,从而更有效地践行机构承担的发展使命。

一是着重解决“如何发展”问题。以发展为中心,聚焦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各成员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发展理念和实践上的创新,在业务上与其他多边机构和成员国广泛开展合作,务实填补当前国际发展领域的缺环。

二是打造“21世纪的银行”。以客户为导向,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组合,兼顾成员国利益、项目示范效应和公司财务收益,给项目所在的地区和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是推动“南南合作”。以信任为基石,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方式,打破“施”与“受”的区分。同时基于金砖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遭遇的周期性、结构性经济下行压力,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还将对各国有关推动经济的结构性和逆周期调整提供帮助,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落地,将会帮助沿线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一带一路”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拥有25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发展潜力,若能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其经济的腾飞有可能创造出与中国改革开放相媲美的发展成就。(祝宪作者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