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王毅答记者会 媒体关注“一带一路”等问题

2017-03-08 19:08:00

 

文章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今日北京时间12点06,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外交部长王毅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每年的外交部长记者会都是各界非常关注的一场发布会,在今天的记者会上,王毅部长都对哪些焦点、热点问题给予了回应?

记者了解到,整个直播,包括整个发布会,王毅外长一共回答了21个问题,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从大国关系到周边外交,从联合国改革到中国在世界上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不仅是外媒记者关心,同样中国媒体,普通老百姓也非常的关注。

王毅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两个月后将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今年外交的一件大事。

王毅说:“根据目前的统计,有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及代表,以及总共1200多位来自于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嘉宾将集聚一堂,到时候除了领导人出席的圆桌峰会之外,还会有更大范围的高级别会议,以及围绕‘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召开六场平行会议。”

王毅指出“一带一路”版权虽然属于中国,但是收益是各国共享的,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影响迅速,席卷全球,迄今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全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此外,对于中美关系,大家都非常关注。王外长说:“前段时间,各方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有不少担心,但是经过双方密切沟通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平稳过渡和发展。特别是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进行了一次重要通话,两国元首确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性,强调要促进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展,这也是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王毅指出:“我们双方目前正在为下一步实现两国元首,以及各个级别的交往拓宽、拓展各领域合作正在进行有效的沟通。”

路透社记者关注到的是现在备受关注的朝鲜半岛局势,王毅外长表示,应对半岛的危机,中方的建议是:“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通过双暂停来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并且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之后按照双轨并进的思路将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联合起来,同步对等解决各方关切,最终找到半岛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他指出,解决半岛核问题不能只有一手,需要两手并进,制裁是履行决议,促谈同样也是履行决议。

关于萨德问题,王外长表示:“今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是一个重要年头,中方珍惜25年来两国人民取得的共同努力,取得的这份成果。但是现在影响中韩关系最大的问题是萨德。美韩执意要在韩国部署充满争议的萨德反导系统,中方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因为萨德反导系统的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了半岛,也危害了中国的战略安全,这种企图可以说是路人皆知,所以引进萨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仅有违为邻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韩国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

这些问题应该都是国际关注,百姓关心的。王毅外长的回答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对外交往尽显大国风范,二是主场外交也展示了我国的从容和自信。

记者了解到,与去年的外交部长记者会相比,能够大概梳理出几个不同的地方。今年一共有21个问题,去年是19个问题,今年的问题更多。发布会整场给人的感觉是问题很尖锐,回答很坦率。王外长的妙语连珠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他说到“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业;比如谈到半岛问题,他说中方愿意做半岛问题的“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比如谈到中日关系,王外长说日本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从问题的范畴上来看,大国关系、周边外交、联合国改革、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等问题都是外交的重点内容。

和前两年的发布会相比,首先,今年的国际政治和外交环境发生了变化。以中美关系为例,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当选不久,中美关系处于一个磨合期、关键期,新的发展趋势非常受外媒关注,尤其是在各国记者提问中,不管是关注中欧关系还是中俄关系,记者都会提到特朗普的当选会不会是一个影响因素,这是个有趣的变化。第二,在八、九家外媒记者提问中,差不多有一半外媒记者都是直接用中文向王毅外交部长提问,如韩国记者、日本记者、俄罗斯记者、美国记者等等,他们也希望在这样的场合和外长能够直接对话沟通。第三,记者所在发布会现场的位置不同,前两年发布会在记者席,今天在后排的摄影记者位置可以从更加全景的视角,看发布会的现场。除了感受到外交部长记者会再大的场地都一座难求之外,更看到今年的媒体记者中,有很多外媒记者,非洲记者也特别多,这也是一个小的变化。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大力推进,中非合作越来越受到中国和非洲记者的关注,中非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契机。

两会上每年一次的外交部长记者会,是两会期间是最受欢迎的记者会之一。外交部有定期的例行记者会,但都是新闻发言人出来与大家见面,要想看到外交部长答记者问,两会是很好的一个平台。今年也不例外,而且今年的两会现场还特意增加了更多的记者座席。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外记者关注外长记者会?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如何吸引世界目光呢?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确实发挥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显著作用。首先是革故鼎新,我们不停超越自己,开拓进取,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倡议和中国方案。国际形势出现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中国,他们在寻找答案的时候,自己已经没有答案,需要关注中国。曾经有一个美国朋友跟我说,以前一出事就找美国,现在很多国家不仅找美国,还找中国。“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中国作出了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不停创新,有中国方案的创新,有制度创新等,这些创新让人眼睛一亮。比如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伙伴关系’,‘结伴不能结盟关系’,并且要打造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其实这代表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是在总结过去,要为世界提供中国药方。”

王毅部长曾经表示:“2016年的中国外交,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认为是攻坚开拓的重要一年。2016年的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进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取得了一系列让国人自豪,令各方钦佩的重要成果。”

2016年,中国又同七国新建伙伴关系,同11国提升伙伴关系定位,其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朋友圈为何在不断扩大?对此,阮宗泽分析认为,和而不同也可以成为伙伴。中国不要求完全一致,不像有些国家要求制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样,好像不一样就是敌人、对手。中国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适合21世纪全球化人类发展的进程。朋友圈也好,伙伴关系也好,实际上折射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密切相关。所以,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待今天中国发展、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的话语权得到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写入联合国文件,它不是中国在自娱自乐,而是大家都在支持,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所以,才看到“一带一路”有这么多国家自愿加入到合作的大潮中来。